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重大发现!秦始皇派人去昆仑山采长生不老药的石刻找到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9 10:37:00    

青海省玛多县海拔4300米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黄河源区最大的两个淡水湖,唐代文献称之为“柏海”,是从中原内地进入西藏“唐蕃古道”的枢纽地带。近期,考古工作者在扎陵湖北岸的田野调查中,发现一处37字秦代摩崖石刻题记。这一黄河源石刻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留下的唯一一处还现存于原址的刻石,同时也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意义十分重大。

石刻释读如下:

石刻线描图 本文图片均为作者供图

石刻所在崖面

石刻照片

考古队员在现场分析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采取的一项重大政治行动,是“亲巡远方黎民”,周览四极,并在名山胜地刻石立碣,旨在示强海内,夸耀威德,巩固一统天下之局。同时,还派遣方士求取不老仙药,企图将其“受命于天”的合法性永世延续。


秦始皇自公元前219年至公元前211年,共有七次出巡,分别在山东峄山、泰山、芝罘、东观、琅琊台、河北碣石、浙江会稽立下七大刻石,传颂后世。这七大刻石传为丞相李斯撰文并书丹,均属秦小篆作品。刻石原物几乎都已毁坏湮灭,仅存传世摹本和翻刻本。现存于世的只有山东岱庙的泰山刻石残块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琅琊台刻石残块,可惜均残断严重、漫漶不清。相较于此前已知的七块秦代刻石,黄河源石刻不但是唯一现存于原址的秦代刻石,同时也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


黄河源石刻地点位于高海拔的青藏高原腹地,距离中原内地有1500公里之遥,这一发现体现了2200多年前的中原汉人,不畏艰险、勇于探索青藏高原无人区的冒险精神;另一方面说明,地处今青海、西藏之间的昆仑山系、黄河源区,至少在秦统一中国之际,已经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神山之一,以及中华母亲河之源。

来源 | 光明日报 光明文化记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