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守护青少年美丽“心”世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07:11:00    

5月21日,湖南省道县第一中学,高三学生在参与背夹气球跑游戏。 何红福 李淑娟 摄

5月23日,浙江省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家长与孩子一起做趣味运动。 谭云俸 摄

“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青少年身心健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念兹在兹,并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

近年来,一场事关学生健康成长的暖心行动,如火如荼开展。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教育部连续两年实施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成效明显。各地各校凝聚共识、齐心协力,持续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守护青少年美丽“心”世界。

“五育”并举育心灵之花

【案例】

走进北京一零一中学,花草树木相互掩映,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自在穿行。

“学校拥有一两百种植物,还有几十种动物。学生们在校园里会感觉非常放松,这也有助于他们身心协调发展。”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刘子森说。不仅如此,学校每年还会组织“校园吉尼斯大赛”、艺术节、校园十大歌手大赛等。“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学生身心得到舒缓。”刘子森说。

今年4月,北京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实施《关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文件首次对学生身心健康进行一体谋划部署,同步提升学生强健体魄和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五育”并举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实现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重要路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将学生“心”事作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工作。坚持以德育心,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坚持以智慧心,广泛开展青少年读书行动,大力推进“双减”;坚持以体强心,大力加强学校体育,积极推进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坚持以美润心,持续深入实施美育浸润行动,陶冶学生情操;坚持以劳健心,推进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劳动中创造和感受幸福等。

【点评】

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乔志宏:心理健康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学校或区域要基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需要,对在“五育”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进行顶层设计,同时有效发挥其每个方面的作用,形成合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效果。

强化师资助心理健康

【案例】

今年春季开学伊始,甘肃省康乐县教育局收到了一份“成绩单”——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义务教育心理健康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康乐县10所中学的300名八年级学生参测,14.3%的八年级学生积极自我水平高于甘肃省5.4个百分点,在全国所处的等级为5星。

而两年前,康乐县的抽检数据却不容乐观。

变化源于一场“心理健康教育革命”。康乐县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很快,一支以康乐县第一中学专职心理教师钟玉芳为带头人、全县11位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成员的康乐县心理健康教育核心团队成立。

“我们要找到最适合本土学生的‘药方’。”钟玉芳说,团队在县域内各校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与讲座。以钟玉芳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为依托,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建起金字塔式的心理教师队伍。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建强心理人才队伍是关键。近年来,教育部针对人才队伍建设短板,出台专项计划专门就“建强心理人才队伍”作出部署,全覆盖开展各级各类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题研修,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发挥专家作用,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有效进展。目前,全国共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18.6万人,其中基础教育阶段15.7万人,高等教育阶段2.9万人。

【点评】

江苏南京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咨询师上官金雪:心理服务是多层次的,不同人群所需的专业深度不同,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和渠道也不一样。培养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制定规范的行业标准,有利于满足市场对心理健康服务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例如,通过短周期的培训,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讲师,满足心理科普的需求;通过深入专业的培训,培养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专业人才,满足心理问题解决的需求。

多方协同护心灵家园

【案例】

“妈妈,你总说为我好,可你的话让我喘不过气……”当小微(化名)哽咽着说出这句话时,她的母亲眼眶通红。这是湖南工商大学“合作式危机会谈”现场的一幕。会谈末尾,心理教师适时介入:“您担心女儿的未来,她也在心疼您独自支撑家庭的艰辛。”这句话让母女俩同时落泪。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心理品质塑造起关键作用,一名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因此我们倡导建立系统式家校共育体系,帮助学生及家庭成员间改善互动模式。”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秘书长龚勋说。

近年来,湖南各高校结合自身优势,通过家庭、学校以及医疗机构的紧密合作,探索全员协同的心理育人模式。每周二、周四,湘雅二医院精神科专家坐诊中南大学校医院,“医校协同”模式让80%的转诊学生在半年内重返课堂;长沙师范学院通过朋辈互助向阳计划,形成“自助—互助—他助”支持网络……

呵护学生心理健康,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这已成为广泛共识。从2024年起,教育部把每年5月作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联合有关部门举办系列主题活动,开设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大讲堂,在全社会形成了关爱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各地各校利用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等时间节点,积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科普宣传,让学生切实受益。

【点评】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吕良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打破校园围墙,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可以探索建立家长心理课堂学分制,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社区服务体系。推动医疗机构开设学生心理门诊绿色通道,建立“学校—医院”转介机制。鼓励企业参与心理服务,通过游戏化设计帮助用户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全社会也应提升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形成重视心理健康素养的文化自觉。

(本报记者施剑松、阳锡叶、郑芃生、焦以璇参与部分采写)

政策链接

▶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

▶2024年,教育部决定自当年起将5月确定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预警系统,分学段完善服务工作机制

数 说

■截至目前,全国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18.6万人,其中基础教育阶段15.7万人,高等教育阶段2.9万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显示,92.4%的小学和95.0%的初中配备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30个省份建设了区域性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设置专栏,上线385门心理微课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24日 第02版

作者:本报记者 林焕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