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服闪灼,笑颜明媚!在2963号行星“陈嘉庚星”的辉映下,又一届嘉庚人拨穗正冠,扬帆起航。7月5日19点,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在北区田径场举办2025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深情送别4400多名本科毕业生。

夏夜晚风、霓虹追光;风车列队、彩旗飘扬;毕业门、留影装置……现场,独“嘉”毕业典礼氛围拉满。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院长王瑞芳代表学校向全体毕业生献上衷心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并向为学子们辛勤付出的家长、老师、工作人员以及合作单位,表示真诚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
2025届毕业生大多数与嘉庚学院同龄。王瑞芳将当年18岁的嘉庚学院与18岁学子的那场相遇,称为“彼此最珍贵的成人礼”。他深情回顾了学子们在“嘉园”的求学时光,对他们在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科创竞赛等方面的突出表现给予了高度肯定。
围绕“破界创新、传薪续火,驶向至善之境”这一主题,王瑞芳与毕业生们深入分享了三方面思考:社会需要什么样的青年、如何顺利实现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嘉庚精神对当代青年有什么启示。
他一如既往地送上学校 “敬业、合作、务实、创新” 的八字理念,殷切希望毕业生们能勇敢面对挑战、积极开拓进取,在新的人生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这代人的传奇。“嘉庚学院永远是你们温暖的港湾。”王瑞芳祝愿毕业生们带着这一份力量与底气,在浩瀚的人生海域中,驶向属于自己的至善之境。
“在这里,你们汲取知识、丰富实践、锻炼意志,书写了人生中最具活力的一段青春时光。”教师代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孙鲁闽教授一路见证毕业生们的成长。临别之际,他叮嘱毕业生,在变革时代保持锐气,以理想为灯坚守奋斗。他代表教师送上毕业祝福:“祝愿毕业生们一帆风顺,成为冲破风浪的强者;永不迷茫,敢于在求索中锚定方向;功成名就,在时代洪流中,始终能听见自己灵魂的回响。”
“我们坚信,选择嘉庚学院,是无比正确的决定!”家长代表张国富感恩地说。他的儿子、会计与金融学院毕业生张恒在校期间获评“嘉庚之星”,获2023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铜奖等多个奖项。张国富代表家长送上期待,他说:“期望你们始终秉持嘉庚精神,将个人价值融入时代洪流,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家永远是温暖港湾,母校永远是精神家园,无论顺境逆境,家人与母校始终守望相伴。”
作为合作单位代表,厦门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陈炜明也在当晚的毕业典礼致辞中,盛赞该校育人成果:“江山代有才人出,数风流人物,还看嘉庚学子。”
陈炜明认为,拥有“富矿”是嘉庚学子有别于其他高校毕业生的气质与特色,这个“富矿”指的是嘉庚精神:忠公、诚毅、勤俭、创新。“大学精神对人格的养成才是在职场行稳致远的护身符!”陈炜明鼓励嘉庚学子们:“面对职场风云,你们有资格笑傲江湖,因为你们家里有‘矿’,有嘉庚精神的富矿!”
现场,除了毕业生和师长,2200多名通过学校提前开通的平台登记、申请入校观礼的毕业生家属也成了闪亮的存在。截至7月2日,今年共有906名毕业生为亲友申请入校观礼,其中,有33位毕业生“顶格申请”,即为6名亲友申请入校,来自法学院的毕业生康忠炜就是其一,他的强大亲友团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纪最大的是爷爷,今年76周岁了!”
康忠炜说,在嘉庚学院度过拔节成长的美好四年,来到繁花似锦的毕业盛夏,这么重要的时刻,当然要和重要的人在一起,“家人们收到我的邀请,都很开心!尤其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都是第一次来看我的大学。”康忠炜的家在福建南平市,7月4日上午,他就带领6人亲友团坐高铁来厦,“当晚在厦门的酒店住下、休息,今天,毕业典礼正日,再齐齐整整,一起入校。”
今年的毕业典礼照样安排了全程现场直播,在这个瑰丽夏夜,天南海北的“嘉”人、爱“嘉”之人云端相聚,共享盛典,共同祝福即将远航的2025届毕业生。

跨专业被英国拉夫堡大学录取的设计与创意学院毕业生闫泽已经远赴英国,为新学年做准备,尽管中英之间隔着7小时时差,但也不妨碍闫泽在当地时间下午1点打开手机,“参加”了自己的本科毕业典礼。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舍友上台接受校领导为之援正流苏时,还特意打开与闫泽的视频对话,并称之为“把远在英国的毕业生闫泽‘带’上台了!”
虽然因为网络的原因,未能顺畅通话,但此举仍让大男孩闫泽很是感动,他说,“这就是美好的嘉庚学院,美好的‘嘉’人!”

现场, 表彰优秀毕业生、聘任校友联络员、为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等环节有序开展,并一次次将气氛推向高潮。随着本届学生的毕业,建校22年的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校友总数更新为69000人左右。
来源: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