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通城药姑林场:林下种药材拓宽增收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6 12:14:00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刘建平、李浩)7月15日,在湖北省通城县药姑林场的茂密林间,林农正查看勾藤等中药材长势。

这片被誉为“江南天然药库”的青山,如今正通过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绿色银行”。

地处北纬29°黄金纬度的通城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的新路子。始建于1957年的药姑林场,经营面积达16800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0.56%,孕育着1700余种中药材。2020年入选“国家森林乡村”,2021年药姑山成为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我们林场现在不仅是生态屏障,更成了周边群众的致富基地。”药姑林场负责人介绍,通过发展林下药材、竹酒、油茶种植等产业,已带动周边500余户农民增收。正在林间劳作的林农李师傅笑着说,守着青山就能挣钱,去年我家靠种植黄精增收万多元。

通城县充分发挥“药库”优势,配套出台政策激励机制,大力推广中药材生态种植。目前全县已形成以“隽六味”(黄精、重楼、白芨、白术、金刚藤和钩藤)为主导的种植格局。至目前,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万亩,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岳姑林场作为示范基地,已发展黄精、天麻、白芨、勾藤、重楼、金刚藤、天冬、白术、金银花等林下药材2000多亩,建成标准化驯化大棚3个,示范基地100余亩。2019年成立的湖北省林科院通城林下经济研究所,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据悉,岳姑林场今年又林下筐式种植天麻4000多筐,长势良好,计划新建林下中药材1200亩,拓展楠竹笋用林1000亩,菌用林200亩,实现林下经济多元化发展。同时,通城县还将延伸产业链条,开发中医药康养旅游产品,实现“种植+加工+旅游”三产融合,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