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消息,我国自主研制全球最大105兆瓦2极高速大容量同步电动发电机——“储龙105”日前通过评审,产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长时间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全球最大105兆瓦高速电机研制成功
压缩空气储能作为一种高效的大规模储能技术,是利用电网负荷低谷时的剩余电力压缩空气,将其储藏在高压密封设施内,在用电高峰时释放出来发电。高速电机是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关键核心设备之一。这次通过评审的105兆瓦2极高速电机,在国内首次采用一体化设计,具备电动和发电双工况运行能力,能够在不同的工作场景下灵活切换,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储龙105”电机较同等功率多台常规电机节省占地面积40%以上。搭载该电机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可提升区域可再生能源并网比例15%~20%,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50万吨。
历时四年攻关攻克世界级难题
在没有成熟行业标准与技术借鉴的情况下,我国科研团队历时四年攻关,成功研制全球最大105兆瓦高速电机。技术突破背后藏着哪些世界级难题?
在生产车间,直径3米、重量超200吨的“储龙105”电机雏形初现。据项目负责人介绍,两极高速电机的核心难点在于“高度系统集成”,相当于在同一台设备内实现“动力引擎”与“发电心脏”的完美协同。
卧龙电气南阳防爆集团重机公司总经理李广顺:电机在这么小的体积之内又集成了这么多功能,这里边有很多的工艺创新,比如15.75千伏防电晕和全海拔覆盖情况下的绝缘技术。
在定子线圈自动化产线,机械臂正以0.01毫米精度缠绕绝缘材料,这套自主研发的数字仿生系统,将线圈一致性误差控制在万分之三以内。

压缩空气储能的电动机运行需要每天都启停一次,全生命周期启停次数达到2万次,对电机的寿命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总装车间,全球最大的高速动平衡测试平台正在运转。通过全流程精度控制,“储龙105”的振动指标较国标严格3倍,达到航空级精密设备标准。
我国压缩空气储能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作为抽水蓄能之外最成熟的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压缩空气储能正迎来产业化爆发期。我国在建项目超10个、规划装机突破10GW,技术与工程应用已全面领跑全球。
在河南信阳,首个以山体平洞作为人造储气库的300MW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人工硐室已开挖过半。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建成10兆瓦级、100兆瓦级、300兆瓦级三代示范项目十个以上,形成“研发-示范-规模化”的完整技术链条。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5》显示,2024年全球新型储能装机165.4吉瓦,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达到43.7吉瓦,其中压缩空气储能因长寿命、高安全性成为电网级储能首选方案。

压缩空气储能纳入“十四五”新型储能重点发展方向,多地出台专项补贴政策。业内预计,到2030年我国压缩空气储能装机将突破50GW,年减排二氧化碳超2亿吨,相当于关停60座百万千瓦级燃煤电厂,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坚实保障。
点赞
原标题:《攻克世界级难题!我国研制出这一“全球最大”!》
栏目主编:周春晟 文字编辑:夏徐寅 题图来源:央视新闻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央视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