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研究发现“饥饿感”好处:延缓衰老,还能重塑免疫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09:13:00    

受访专家:航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副教授 方红娟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牛雨蕾

当前,适度的“饥饿感”已被广泛认为对身体有益,甚至“轻断食”成为减肥界的流行趋势。然而,它究竟如何发挥作用?近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团队在《科学》子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机制——真正对身体有益的并不是因为饥饿导致能量不足的状态,而是“饥饿感”本身。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饥饿感”是由一种叫AgRP的神经元所控制的。当该神经元被激活时,它不仅能够驱使人体去寻找食物、补充能量;还能通过复杂的神经递质调节免疫反应,帮助身体修复、瘦身塑形,甚至延缓衰老。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过程完全由AgRP神经元独立调控,与身体是否真的处于能量缺乏状态无关。

航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副教授方红娟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适度保持饥饿感对人体确实具有多方面益处。首先,研究中提到的AgRP调控机制能够减少促炎性单核细胞的数量,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这对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有益。其次,饥饿感能够通过表观遗传重编程(如组蛋白修饰)激活抗衰老基因,延缓衰老进程、延长寿命。此外,对2型糖尿病患者,保持适度的饥饿感和热量限制还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利于血糖控制。

方红娟表示,利用饥饿感养生的关键,在于保持适度“饥饿感”的同时,避免让身体处于真正缺乏能量或营养的状态。她建议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即减少每餐的食量,但增加用餐的次数:“每餐达到七八分饱,在两餐之间可以适当加餐,比如一小份酸奶、坚果或水果。”同时,均衡饮食也至关重要。日常饮食要多包含鸡胸肉、鱼类、豆类、绿叶蔬菜、全谷物、燕麦等低升糖指数的食物,这样不仅能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能量和营养的缺失,还能减少血糖波动。

方红娟也提醒,追求“饥饿感”要适度,过度饥饿不仅会导致营养不良,削弱免疫力。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还可能引发低血糖,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她认为体重指数(BMI)低于正常值的瘦人和胰岛功能差的糖尿病患者,尽量避免刻意追求饥饿感。对于需要减重的超重或肥胖者,她建议每日的能量缺口也不要超过500千卡,以确保减重过程的安全与可持续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