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场展示的数字孪生智慧矿山系统。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秦思思)9月6日,重庆大学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弘深科创研讨会,向外界推介此次参加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的18项重大科技成果。这些成果涵盖新型储能、智慧医疗、智能感知、智联汽车等多个前沿领域。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绿色能源技术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本届智博会上,重庆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推出的“超低贵金属载量质子交换膜制氢电解堆”达到国内氢能技术的先进水平,吸引了不少观众关注的目光。

现场展示的无感游戏手套。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据了解,这项技术突破了传统PEM电解槽长期依赖高贵金属载量的技术瓶颈,通过攻克低载量膜电极性能强化、高平整度复合传输层构建、大面积流场一致性提升等核心技术,将贵金属用量降低了80%(阴阳极总载量仅0.4mgPGM/cm2),电堆成本降低35%以上,同时满足超过15000小时的耐久性要求,为低成本量产奠定基础。
“这一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绿氢生产、交通运输、工业脱碳和能源储能等领域。”项目负责人李俊介绍,在绿氢生产中,可利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备高纯度氢气;在交通运输中,可为氢燃料电池重卡、公交车等提供氢源;在工业领域,可支持石化、钢铁等行业用绿氢替代化石燃料,实现深度脱碳。
目前,项目已完成16kW电解堆组装测试,与中国电解重庆公司、宝武清能朝阳气体等企业合作研发150kW电解堆已进入总装阶段,预计年底交付。同时,团队还与东方氢能开展低成本兆瓦级电解堆研发合作,为大规模绿氢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现场展示的阿尔兹海默症类脑芯片系统。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陈洋 摄
当AI遇上制药,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研发的NHWD-870和NHWD-890两个1.1类原创新药给出了答案。项目负责人印明柱表示,这些药物不仅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前沿梯队,更开创性地采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药物设计和筛选,为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除了创新药物,重庆大学在智慧医疗领域还展示了多项创新成果。其中,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检验试剂全流程智慧管理系统”可实现检验试剂的实时监测、动态可视化分析及运营收益评估;“阿尔茨海默病人工智能多维度诊断系统”利用AI技术实现高效、低成本、客观的自动化神经心理评估;“基于AI大模型的中医辅助问诊系统”是中医艾灸领域首套集成大规模知识图谱,具备多轮对话能力。
此外,展出的“光纤多维智能感知装备”“无感体征电子织物”“类脑芯片”“基于超振荡的非标记远场超分辨光学显微系统”“矿山安全全域监测与智能预警平台”等智能感知技术,正在重新定义人机交互、环境感知和健康监测的方式,为构建智慧城市和智能家居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现场市民咨询无感体征监测服装。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陈洋 摄
重庆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向未来,学校将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重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