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安新闻网】
车轮碾过防滑路面的沙沙声,取代了往日颠簸的哐当响——这细微的变化,背后是阎良区振兴街道人民西路社区为洺悦府小区居民电动自行车出入时的人文关怀。
在社区的高效行动下,曾让居民们提心吊胆的5厘米台阶、雨雪天容易打滑的石材坡面,短短四五天便化作“安心坡”。这场看似微小的改造工程,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更成为基层治理“民呼我为”的生动注脚。

改造前的电动自行车出入通道
事情还要从一次日常走访说起。6月30日,人民西路社区工作人员在洺悦府小区收集民意时,多位居民反映小区电动自行车出入口有个5厘米高的台阶,每次进出,车身剧烈颠簸。另外,出入口是个斜坡,石材坡面不够防滑,遇到雨雪天气车辆还容易打滑。这些问题看似细微,却实实在在影响着居民的日常出行。

拆除以前不防滑且没有缓和的地砖
当天下午,社区工作人员就联合物业工作人员到现场察看。7月1日,一场居民议事会在社区活动室召开。居民代表、小区物业负责人、施工方围坐一堂,就台阶改造方案展开讨论。有人建议铺设防滑垫,有人提出加装扶手,经过讨论,最终形成了一套解决方案:首先,在出入口设置安全警示带,并安排志愿者在早晚高峰值守;其次,拆除原有不防滑的地砖,浇筑大约6平方米大小的混凝土缓坡并绘制防滑纹路;距离道路5厘米的台阶也增设了一道缓坡;最后,在施工区域设置围挡,安排专人巡逻保障安全。

新修建的水泥缓坡解决原有问题
2日,改造工程启动,社区工作人员开启“全程跟办”模式。从拆除原有坡面的建筑垃圾清运,到水泥浇筑的角度测量,再到缓坡弧度的反复打磨……为了不影响居民出行,施工方还特意避开早晚高峰时段作业,并设置临时通行通道,4日,工程基本竣工,晾晒2日便能投入使用。


改造后居民骑车出行顺畅多了
6日,崭新的电动自行车出入通道亮相。浅灰色纹路的防滑水泥地面、醒目的蓝色警示语、5厘米台阶增设了15度的缓坡,让电动自行车通行顺畅多了。居民李翠侠特意骑着电动车来回试了几次:“太稳当了!从反映问题到彻底解决,差不多一周时间,这效率必须点赞。”

这件小事,正是人民西路社区“居民点单-社区派单-部门接单”治理模式的生动写照。通过建立“快速响应、高效处置、全程监督”的民生服务机制,社区将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当作“头等大事”来办。今年以来,该社区已累计解决充电桩安装、健身器材维修等民生实事40余件,居民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8%以上。社区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收集民意,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甜甜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