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跨越陷阱。
1.“见贤思齐”前提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已经拥有充实、丰盈的自我认知,相信自己有改变的能力。
2.有时候,我们会进行强制性重复,即在经历了一件痛苦的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制造类似的情境,以至于不断体验同样的痛苦,因为那是我们最初关于家的体验,我们不确定改变是否会更不安全,习惯性将“熟悉”当作安全甚至爱,这就造成了很多家庭教育悲剧。
3.一旦遇到事情,就什么都忘了,被情绪裹挟,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主要原因就是没“在事上磨”。
4.有些事发生是人无能为力的,需要允许它发生。
5.怯懦是没有家长支持的小孩所散发出的特殊气息,会引来各种不好的事,就像秃鹫总能发觉死亡的气息。
6.对于普通人来说,孔子的“以直报怨”才更加适用,孔子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时代,如果再“以德报怨”,任何人都能来欺负他,且不用担心报复,他就更无法生存了。

7.如果制定规则的是狼,那么羊不主动送死,就是一种“不道德”。
8.有些父母并不想听到孩子的声音,只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会用最直接的语言否定孩子,用高高在上的姿态教育孩子。
9.评价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特权,当我们这样思考时,无形中把自己放在评价者的角度,会使用指责的语气和态度。
10.采用“我们vs问题”角度思考的人,则会把精力集中于问题本身,是的彼此成为紧密相连的战友。
11.父母无暇顾及你的幸福,因为他们自己获得的幸福都很少,甚至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样子,更不要提去获得了。
12.当孩子无法从家庭获得如何建立个人边界的经验时,孩子会将“为你好”下的不合理都理解成“爱”,长大以后将面临无穷的烦恼,无法维护自己的利益。
13.任何人的话都要想一想,他们能从这个结果中获得什么,你能获得什么,权衡一下你更看重什么,再做出自己的决定。
14.要求别人无私实质上就是一种自私。
15.说不要求回报,往往是因为自己没信心要求回报,或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回报是什么。
自我保护,无需羞愧
1.如果家长苛待甚至牺牲自己,机会不自觉对孩子要求过多,期待更多的精神回报,这对孩子来说不公平,因为他们没得选,也许他们并不希望家长这样做呢?
2.有人劝你大度谦让,是因为你最好拿捏,其他人都惹不起,怕你厉害起来,他们就占不便宜了。
3.很多人自己不想努力,却又恨人有,笑人无,美化自己的懒惰,不愿正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结果,宁愿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欺骗他人。劝他人躺平上,这样就不会显得自己很差。
4.堕落需要过自己的良心关。周围有这样的“朋友”劝导,自己可以为堕落找到借口,免于自责。
5.真正的女性主义,要的是平等而不是优待,女士优先之类小恩小惠的优待,是为了掩饰更大的不平等。
6.除了客观差异的存在,当男性出于女性的位置上,就是“女性”。

放下重担,学会松弛。
1.“延迟”带来的不是满足,而是遗憾。愿望是有时效性的。
2.硬扛不是坚强,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才是真的坚强。
3.有些人就是会有意或无意地让自己陷入可怜的境地,好让你愧疚,让你承情。
4.比起“被迫”感恩,人们其实更喜欢那些相处舒服,在一起能感受到快乐的人。
5.人如果苛待自己,自我牺牲,就可能产生一种自己很伟大的感觉,继而觉得自己资格去要求做一些事,别人做不到时,自己就会生气,比起把所有东西给你,一起分享可能让大家更轻松。
6.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和感受。
7.吃苦一定是有情绪的成分在,如委屈、难过、仇恨、嫉妒......这种种负面情绪会带来自我对抗,埋下有毒的种子。
8.人生在世,不要与人性为敌,而是要你顺应甚至利用它,只有这样,做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保养不是花许多钱才能做到,而是要认真对待自己,作息规律,好好吃饭,认真清洁,不糊弄自己,情绪不过夜,有事积极处理。
身心和谐,发展之道
1.年轻朋友,别追求安贫乐道和平淡,那是迟暮之年回望人生才能有的感悟。
2.不要抱怨贫穷,更不要安于贫穷甚至感谢贫穷,前者会消耗你低谷时起身的能量,后者无异于自我设限的慢性毒药。
3.感情是很脆弱的,而能否得到尊重往往不取决于付出多少,而是定价权掌握在谁手中,轻视冒犯的成本有多高。
4.一味省钱不敢投资自己,会给人“我不配”的心理暗示,降低自我价值感。如果目光只盯着一点小利,人会变得越来越狭隘,慢慢堵死自己上升的路。最应该物尽其用的是时间。
5.花钱的本质是用时间换时间,不要把思维局限在钱本身,要重视其带来的结果。

6.学习是为了提升时间的价值。
7.一旦你被察觉出颓势,别人会有有意无意轻视你,还可能借机欺负你,就算对方是好人,并不想欺负你、占你便宜,但是既然知道你窘迫,跟你交往就会有负担。
8.弱的时候,就要借势,人靠衣装,以后你有了能力和底气,拿塑料袋都无所谓。
9.穷养自己的人在人际关系中会不自觉低人一等,别人对自己好一点就感动不已,对别人有光环滤镜。
10.容易被骗的地方就是你执着的地方,也是容易使你痛苦的地方。
11.自我亏待会生出空洞,骗子会趁虚而入,能量不注入自己体内就容易被他人吸走。
12.别人好像习以为常很熟练的样子,是因为别人之前见过。不要因此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13.人际交往中决定对方态度的,往往不是具体的事,而是你表现出的状态。
14.如果总是委屈自己,就要花大量能量去平复心情。这些损耗没有一样是免费的,它其实早就暗暗标注了价格。
人际交往,轻松相处。
1.明白自己的核心诉求是什么,与他人的边界在哪里,这样才能做到求同存异。
2.在没有或根本无法做好课题分离的关系中盲目同情对方,是一种自毁。
3.语言不是唯一的沟通方式,让对方知道,你知道这件事且这件事让你不高兴,就行了,不一定非要当着对方的面挣个是非对错。
4.发火也好,争论也好,都是实现目标的方法,没有想好要达到什么目的就发生冲突,是很傻的。
5.比事情本身更重要的是这件事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过于较真会让人变得狭隘,不容易快乐。
6.太多恩情如果无法偿还,对方就会合理化你的付出。
7.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会影响甚至决定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8.人际交往的本质是价值交换,你首先要看看自己有什么可以交换的。
9.一定不要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因为我么就默认有罪的人才需要改变,一旦你做定了“受害者”的位置,就容易强调别人的责任、外界的环境,而自己心安理得的不行动。